国内资产正在经历金融化深化阶段,但尚未形成明确的“第三轮”概念。当前政策导向和市场实践显示,金融化改革正通过国有资产证券化、市场化改革等路径推进。
政策推动下的金融化改革
2025年10月,湖北等地提出“国有资产三化”原则,要求将国有资源、资产和资金分别实现资产化、证券化和杠杆化,核心目标是通过市场化手段盘活存量资产。这一政策在多地试点,反映地方财政压力下对金融化工具的依赖。
金融强国建设的市场化路径
吴晓求等专家指出,中国需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路径建设金融强国,包括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境外投资者占比(目标从当前4.5%逐步提升至15%-18%)。2025年8月发布的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也强调深化产融合作,优化金融工具服务实体经济。
当前金融化特征
证券化加速:地方国资通过REITs、基础设施基金等工具加速资产证券化进程。
杠杆工具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如定向降准)被用于支持制造业技术攻关,降低融资成本。
国际接轨:跨境人民币流通改革持续推进,但境外投资者占比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