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做手术时被涉诈停机:反诈风控撞上医疗急救,安全边界引热议。
“手术刚到关键步骤,联系血库的电话突然打不通!”近期,医生做手术时被涉诈停机的话题在医疗圈与社交平台引发强烈关注。多起医院工作电话因触发运营商反诈风控模型被临时停机的事件曝光,其中不乏手术中急需联络的紧急场景,一边是守护财产安全的反诈措施,一边是关乎生命安危的医疗急救,两者的冲突让“风控边界”与“特殊场景保障”成为热议焦点。
事件的核心矛盾源于反诈技术模型与医疗工作特性的错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十一条规定,运营商有权对监测识别的涉诈异常电话采取暂停服务等措施。医院工作电话恰恰具备多项“高风险特征”:科室座机需频繁联系患者家属、转诊医院、血站、药房等陌生号码,部分急诊电话更是24小时高频呼叫,这些符合医疗工作常态的行为,却容易被大数据风控系统判定为“涉诈异常”,从而触发自动停机。
更令人揪心的是极端场景下的风险。有外科医生分享亲身经历:在一台大出血手术中,需紧急联系血库调配Rh阴性血,可用于联络的工作手机突然被提示“涉嫌诈骗已停机”,虽最终通过备用电话化解危机,但期间的十余分钟延误让手术室全员捏紧冷汗。类似案例并非个例,多地医院反映,科室电话被停机后,不仅影响手术衔接、患者转诊等关键工作,甚至导致患者家属无法及时接到病情通知,引发不必要的误解与纠纷。
而背后的深层问题更值得警惕——诈骗分子的技术规避让医院电话沦为“背锅侠”。山东菏泽单县就曾发生典型案件,犯罪嫌疑人潜入医院弱电井安装VOIP虚拟拨号装置,远程操控使境外诈骗电话显示为医院号码,导致医院电话因高频涉诈呼叫被整体封禁。此类“盗号诈骗”不仅让医院正常通讯受扰,更让反诈风控陷入“误判困境”,合法使用的电话与诈骗电话被混为一谈,最终波及一线医疗工作。